掌握2025年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备案政策,企业避坑又省钱!
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,进口保健食品进入中国市场需通过注册或备案两种途径,具体流程和要求如下:
一、进口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的核心区别
1. 适用范围
o 注册:适用于使用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外原料的产品,或首次进口的非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(如功能性产品)。
o 备案:仅限使用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内原料(如辅酶Q10、鱼油、褪黑素、营养素等)的产品,且功能宣称需符合目录要求。
2. 审批流程
o 注册需经技术审评、现场核查等复杂环节,周期约12-18个月;备案仅需形式审查,周期8-12个月。
二、进口保健食品注册流程
1. 材料准备
o 基础材料:注册申请表、主体登记证明、研发报告(含配方、工艺、安全性论证)、标签样稿等。
o 额外材料:生产国(地区)出具的资质证明、上市销售证明、委托书(需经简化认证程序,如附加证明书代替领事认证)等。
2. 注册检验
o 需在指定机构完成毒理学、功能学、标志性成分、卫生学、稳定性试验,并提供三批样品检测报告。
3. 技术审评与审批
o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专家审评,可能涉及现场核查和动态抽样,通过后颁发国食健注J+年份+顺序号证书。
三、进口保健食品备案流程
1. 备案条件
o 原料和功能需严格符合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。
2. 材料提交
o 备案登记表、配方及工艺说明、检验报告、标签样稿、生产国资质证明及上市销售证明(需附加证明书,无需领事认证)等。
3. 备案公示
o 形式审查通过后,备案信息在官网公示,获得食健备J+年份+00+顺序号凭证,长期有效,无需延续。
四、关键政策更新(2023-2025年)
1. 功能宣称规范化
o 例如“增强免疫力”需调整为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”,已注册产品需在5年过渡期内完成标签更新。
2. 检测标准细化
o 2020年新增葛根素、淫羊藿苷等成分的测定方法,提高检测精度。
3. 材料简化
o 生产国文件认证流程简化,《公约》缔约国文件仅需附加证明书,可代替领事认证。
五、合规风险与建议
1. 标签与广告合规
o 必须标注“保健食品不是药物,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”,禁止宣称治疗功能(如“降血糖”)。
2. 动态监管
o 备案产品可能被抽检,问题严重者撤销备案;注册产品需定期提交延续申请。
3. 企业策略
o 创新产品建议注册以保护技术壁垒;标准化产品选择备案降低成本。
六、进口材料差异对比
总结
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选择路径:注册适合创新或复杂配方的产品,备案则适合使用目录原料的标准化产品。建议关注政策动态(如原料目录扩展)并通过官方渠道或专业机构(如小蓝中康)获取支持。
注:文章仅供参考,不作为任何依据使用,若您期望获取专业服务,请致电400-070-1617进行咨询。